1. 过度关注「与己无关」的事

包括但不限于:追微博上的绯闻、水微信群的八卦、对已分手的前任念念不忘、窥视初中班花的社交动态,等等。当然,并不是说年长之人就一定能够珍惜寸缕光阴,但是相较年轻人而言,他们支配的时间更具目的性,不论娱乐和休闲都是围绕自己,不会把宝贵的精力浪费在不必要的消磨上面,即使是联系旧友感情,也有斟酌取舍。

2. 认为凡事都存在「最优解」

年轻人常将变幻莫测的现实生活和试卷上解答题的标准答案画上等号。建议也好经验也罢,这些东西本身是用结果倒推过程的,它并不适用在任意场合。年轻时阅历越少,心灵愈没有分量,听到一些看似很对的观点,越容易受影响,总是迷信冥冥之中总有一项「最优解」是解决问题的答案。须知即使明辨再多至理,该踩的坑一个也绕不掉。

3. 表达上「过分在乎自我」

有一种人,你和他倾诉苦水的时候,他总是有办法花式地聊回自己身上。你说分手了挺难过的,他就开始喋喋不休地说起自己的情史;你说玩游戏被虐了,他就开始侃起自己的菜鸟成长史。然后对方也不会和你聊天了。再有,「过分在乎自我」的人往往也会放大自己的情绪感受,受困于一些自己强加给自己的「看法」上,而忽略事实本身。

4. 轻易被煽动和「洗脑」

应届生找工作时,老板最喜欢说年轻人不要太在意钱,「我们在找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表示「你就是我们要找的人」。于是你头脑一热,一个月工资堪抵生活费也干了,你是否深有同感。工作三个月以后,同事跟你吐槽总监做人不太行,于是你看他一副言之凿凿的样子又觉那货真是蠢材。可是你若切对方立场和第三方立场思考一番,也会有不同结论。

5. 总在想「凭什么」而不问「为什么」

我的私信里收到很多私信是索要转载授权的。我的原则也简单,对方是其他平台的流量大号的只要署名就同意;对方关注过我给我点过赞的也同意;对方没有关注过我但是言辞礼貌,一次性说清楚用在哪儿的也可。但有些小朋友就很可爱,也没关注我(哪怕你假装一下),就问我能不能把内容给她当素材的,我表示非常理解,然后果断拒绝。

类似的还有,刚添加我微信没两天,就让哥们给他写情话追女生的,我就在想,那追到了算我的还算你的。算你的吧,好歹发个红包啊,不然我为什么要帮你呢?很多年轻人的问题是 —— 漠视别人的付出,总认为别人应该帮你。总在想「他凭什么不帮我」,而不去想想「为什么他不帮我」。衍生到职场中就是,只想「凭什么他能当主管」,而不问问「为什么我不能当主管」。如果能多想想后一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是能看透很多事情本质,也能解决生活里的许多问题。

6.「合理化解释」自己的懈怠

大学挂科是因为室友坑逼,就知道拉着我打游戏,耽误了我的上进;毕业后找不到好工作是因为阶级固化,这是最不好的时代;工资低公司待遇差是因为老板鼠目寸光缺乏伟略。潜意识里过于乐观,总觉得「生活慢慢会变好」、「我还没有开始努力」,对人生的规划永远处在滞后状态。二十岁的时候以为自己的未来有无限可能,到了二十五岁,仍然觉得命运的转机即在之后几年。所有这些合理化解释都有一个共同点:欺骗自己。

合理化解释就是,将不可接受的事情变为可接受的,表面上看起来若无其事,但内心深处其实早明了真相,只是不愿意去面对。

7.「标签化」讨论问题,将症结归咎表象

绝大多数年轻时犯的错,年纪大些也逃不过,只不过会以另一种「看起来不太明显」的方式呈现而已。十八岁时苦苦挽留她不要离开,哭着说我所有的付出都为你好。三十八岁时喝得五迷三道,抱着孩子的屁股一顿抽打,骂骂咧咧地叫嚣我努力工作还不是为了你好,你怎这么不争气?包括这个问题下,我上文的所有观点,即是年轻人易犯的一个错是——「标签化」讨论问题。认为犯错是因为年轻,年纪大些这些错就不会犯了。

事实上,如果你意识不到问题的本质,跳脱不开之前固有的思维模式,你所有看起来的成长,都只是表象。人应当对所在局限和犯过的错,时时复盘反省,保持警惕之心。

– END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